共话成长,共绘新篇!我校召开教师节座谈会
座谈会现场
王红主持会议
9月8日,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,BETVlCTOR手机登录教师节座谈会在学术交流服务中心召开。校党委书记呼文亮、校党委副书记张莉鑫、特聘校长助理廖新生及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出席,与来自各学院、附属医院的近20位教师代表和新职工代表共聚一堂,畅谈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。校党委副书记王红主持座谈会。
临床教师代表发言
座谈会上,各位教师代表结合自身经历,分享了在首医求学、工作和成长的感悟。宣武医院王天龙教授在首医工作多年,他动情地谈道:“首医麻醉学科今日能跻身全国前列,离不开大首医体系临床学科的统筹建设与支持。”他衷心希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,为首都乃至国家医药卫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。“作为首医曾经的学子、如今的青年教师,非常感谢学校一直以来的支持。”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赵鹏飞老师对学校的培养与关怀表达了诚挚谢意。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姚健楠老师分享了科研探索的体会:“在学校牵头组织下,我们与首都医学创新中心建立双聘制度,未来将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,不断提升科研水平。”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郭彩霞老师谈到自己在首医的成长道路:“从1998年到BETVlCTOR手机登录求学,已经27个年头。从临床医生到从事科研管理,再到主管临床教学工作,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广阔平台。希望学校在教研融合与成果转化方面,进一步提供更好的支持”。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李子孝老师表示,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医院、学校和国家级平台的支撑,并就交流合作和互联网平台开发应用提出了建议。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刘晓丽老师感慨道:“首医是我真正实现职业规划与人生理想的地方。”她结合个人求学与成长经历,对领军人才培养和校企协同合作提出了建议。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杨征老师欣喜地表示:“成为首医附属医院后后,愿意学习骨科的学生越来越多!”他希望以学校为桥梁,拓展跨学科、跨单位合作,共同推动医院与学校的学科发展。
校本部教师代表发言
“国有令,召必回;校有令,我也必回!”基础医学院退休教师吴巍的话语铿锵有力,自18年前加入首医以来,他亲历了学校的蓬勃发展,他表示要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上好最后一堂课。药学院冯娟老师谈道:“我的职业成长离不开首医的培养,‘英才班’培训更让我获得全方位提升。”她希望未来能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的合作,充分发挥大首医体系的整体优势。“从2007年毕业留校至今,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首医人。”公共卫生学院吴立娟老师分享了她在科研与教学中的成长心得,并希望未来能持续为医药卫生领域建言献策。“在学校的理解与支持下,我们开设了国内第一门‘生命关怀与死亡教育’社会实践课程。”护理学院岳鹏老师希望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,大家共同努力,将安宁养护和生死教育做精做细,打造首医的新名片。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张海霞老师表示:“我来首医已经18年了,一直投身于全校公共基础课医用物理学的教育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以校训为指引,努力为公共课教学作出更大贡献。”中医药学院杜若桑老师谈道:“学校在教学、科研和行政等多方面,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大量帮助与培养。”她希望今后能进一步推动中医与其他学科的交流,助力学院与学校相关学科协同发展。
新教职工代表发言
听取前辈的成长体会与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后,新教职工代表备受鼓舞。大家纷纷表示,在入职阶段已经体会到了学校对新职工的用心。通过新职工培训、科研启动资金支持等各种机制,学校切实帮助新人快速融入、找准方向。许多新教职工强调,首医不仅注重学术能力的提升,更通过浓厚的集体文化和人文关怀,增强了大家的归属感和使命感。在未来的工作中,教职工将会将自己所学所感,融入到教学科研生活中,助力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,为创建国际一流医科大学凝聚更大力量。
王红介绍学校发展成就
认真听取教师代表交流发言后,王红总结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就,指出未来学校将坚持“创新、协作、卓越、奉献”理念,继续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。打通人才成长全周期通道,专项培育各层次教师快速成长;持续完善科研平台、优化学术生态,为教师心无旁骛开展科研创新工作提供坚实保障。
张莉鑫寄语在场教师
张莉鑫强调教育的本质是爱,作为人民教师要热爱党和国家、热爱教育事业、热爱自己的学生。最后她以“天天奋斗,天天快乐”寄语在场教师,希望大家将对爱校的情怀,融入首医历史性跨越的新征程中。
呼文亮讲话
呼文亮代表学校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,并对新加入首医大家庭的教职工表示热烈欢迎。他充分肯定了广大教职工为学校发展所做出的贡献,并强调,首医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位教职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。面向未来,学校将始终坚持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,持续推进“双一流”建设,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,优化人才成长环境,努力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教学、科研和工作条件。他希望全体教职工继续保持奋斗热情,共同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。
撰稿:张千祎
编辑:李晓曦
排版:王婉婷
审稿:雷丽萍